1、巧言令色,鲜矣仁。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4、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

5、无侮老成人,无弱孤有幼。

6、孔子的“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一种道德观念,是指人的本性和人与人相处之道。孔子认为,仁者爱人,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不要做自己不愿意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同时,孔子还提出了“中庸之道”的概念,即要做到适度、恰当、平衡。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9、孔子认为“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

10、人而不仁,如礼何。

11、仁于他物,不仁于人,不得为仁。

12、礼之用,和为贵。

13、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4、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15、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

16、人而不仁,疾之已甚。

17、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8、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

19、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20、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22、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23、对待“仁”的态度。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

24、在《论语》中,有很多关于仁的论述。例如,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克制自己的私欲,遵守社会规范和礼仪。又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和谐,但也要尊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25、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2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7、《论语》中,“仁”字的出现概率很高,达109次,说明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28、《论语》中有许多关于智的名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代表了孔子关于智慧的理解,即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知道什么,而且更在于知道自己的无知和不足。孔子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认知自己的不足,才能真正获得智慧。

29、人之过也,各于其。观过,斯知仁矣。

30、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1、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32、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

33、这句话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要谦虚谨慎,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不要过于自大,只有在持续的学习和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拥有真正的智慧。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