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幅秋雨之景,特点是悲凉。

2、第二幅是秋槐之景,视觉和触觉的结合。

3、《故都的秋》一文中作者郁达夫笔下描述了五幅秋景,用五个四字短语概括它们分别是:秋晨之景、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日胜果。

4、结构上:开门见山,引出下文。清”“静”“悲凉”最能凸现故都的秋的特点。

5、“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6、《故都的秋》系郁达夫在对故都北平的秋景细腻描摹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的作品,体现出这位文人当时的处境和浓重的“主观色彩”。古往今来,对于“秋”,或讴歌,或诅咒;或因它而寓之于意,或借它而寄之以情。

7、【赏析】这句是写场景。雨后,夕阳即将西下,石桥投下了歪斜的影子,桥头的树底立着一个(或几个)咬着烟管的都市闲人。句子通过“斜桥影”给我们暗示了夕阳的存在,夕阳增添了秋天清冷和悲凉。

8、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9、郁达夫为躲避国民的恐怖威胁,1933年4月,他由上海迁居到杭州。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故都的秋》。

10、郁达夫在文章开头通过对南方和北方秋天的不同,进行对比,把对“秋的认识”“秋的情感”烘托得“饱”“透”“十足”,所以,这种对比烘托就成为了作者表达更深情感的一种手段。

11、《故都的秋》的主旋律是爱国。《故都的秋》将悲秋与颂秋结合起来,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这情是故乡情、爱国情;这落寞之秋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写照,是对国运衰微的喟叹。《故都的秋》中心思想是蕴含深沉的故都之恋、故国之爱,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对祖国的热爱。

12、第三幅是秋蝉之景,特点是听觉为主,心里感受为辅。

13、“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

14、本文情意浓厚,以抒发内心感受为主,写景并不像其他作家的散文那样占有很多篇幅

15、第五幅是秋果之景,举例秋枣、柿子、葡萄等,整篇文章贯穿着清、静、悲凉的特点。

16、“爱国”——是《故都的秋》的中心思想。《故都的秋》蕴含深沉的故都之恋、故国之爱,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对祖国的热爱。

17、《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于1934年8月创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国民败退为止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白色恐怖时期。

18、作者运用对比捕陈,概括出北国秋的特点“清、静、悲凉”,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19、【赏析】以名花和美酒喻“秋”不过是大自然一种季节更替。秋是开放在原野的野花,花的色香味展示无遗;秋是北方白干,烈辣十足。要想饱尝这野花白酒似的秋,必须处于一种“全开全醉”的状态,这样才能领略真正的秋。

20、故都的秋呈现处北国之秋的“清”“静”和“悲凉”的特点,也处处渗透着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

21、故都的秋: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22、用了“衰弱的残声”、“嘶叫”、“啼唱”通过秋蝉的哀鸣,表现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表达作者内心的凄凉,伤感之意。

23、其中,写秋蝉就“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用南国秋天的蝉鸣反衬北国秋蝉啼唱的特点,“想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表现出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亲切向往,眷恋之情。

24、第一幅秋晨之景,这幅的特点是视觉听觉的结合。

25、作者从听觉角度通过对比写蝉鸣,用“残声”“嘶叫”寥寥数词便写出了秋之悲凉的特点。

26、“清”“静”,既是对客观景物特点的描写和总结,又是作者内心的感受;“悲凉”,则更多的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因为感秋可生悲也可生喜,悲者也未必从秋景得来。

27、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是文章中一句概括故都的秋的特点,

28、“‘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的正好。”

29、故都的秋中写秋蝉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

30、郁达夫描绘这五个画面紧扣“故都”和“秋”两个词语,表现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

31、郁达夫为了表达这种对“故都的秋”喜爱的强烈情感,在结尾处就采用了设誓的修辞手法,采用假言推理作为逻辑背景,以这种不可能的方式偏离现实,表达了作者喜爱“故都之秋”的浓烈情感。

32、古都的秋: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33、【赏析】从内容上看,由“阵”而“层”,写出了秋雨的量小。“层”字在表现秋雨的形象性方面是“阵”所没有的。“一阵秋雨一阵凉”的平仄是“平仄平仄平仄平”,“一层秋雨一层凉”的平仄是“仄平平仄仄平平”,后者更符合近体诗的平仄规律,所以韵律更好。

34、故都的秋折射出作者对国家的担忧,抒发了向往、眷恋的感情,流露出作者忧思、孤独冷落的感受。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