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代十国时期,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受业者众多,蒋维东被尊称为“山长”。

2、【教授】

3、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4、(1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乙亥杂诗》

6、——《论语·雍也》

7、【山长】

8、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9、告诫其弟子,首先要充实自己,要有真才实学,才能谈得上遇到伯乐。

10、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12、唐代府郡置经学博士各一人,掌以五经教授学生,后泛称学官为学博。

13、《后汉书•儒林传》:“又诏高才生受《古文尚书》、《毛诗》、《谷梁》、《左氏春秋》,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高第为讲郎。”

14、此后,“山长”成为对教师的一种尊称。

15、教师的别称及诗句:

16、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17、(8)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8、古时老师的通称。

1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0、一个人有仁、有知、有信、有直、有勇、能刚当然非常好,但如果不好学,都是有致命的短处。这里强调了知识修养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倡导积极学习,主动探求知识。

21、——《论语·子罕》

2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23、明清时期,县设“县儒学”作为一县之最高教育机构,内设教谕一人,另设训导数人。训导是指辅助教谕的助手。

24、如今的教授一词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种职称,但在古代太学中则是讲学的博士。中国汉、唐两代太学都设有博士,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学校始设教授,元代各路、州、府儒学以及明清两代的府学也都设有教授。

25、教育中的人文不一定是要像政治课那样说教的,于“文”中渗透,方是正法。

26、后逐渐演变为众人所崇仰、堪称师表的人。

27、是历代对山中书院的主讲教师的称谓,其出处源于《荆相近事》。

28、——《论语·泰伯》

29、《明史•职官志四》:“儒学:府,教授一人,训导四人。州,学正一人,训导三人。县,教谕一人,训导二人,教授、学正、教谕,掌教诲所属生员,训导佐之。”

30、赞美老师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31、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与学生的坦诚相待。正因为孔子对他的学生有着无限热爱之情,才使得他在教学过程中不知疲倦,真诚无私,因而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尊敬。

32、高高在上的权威并不是唯一的老师,当然也就不是唯一的真理。真理可以随处存在,所以学习中要抱着所有的人都是老师,都有可学习处的想法,但又要清醒地认识到质疑的必要性。

33、--引自《-论语-为政》

3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35、“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后来泛指老师。

36、郑玄注:“先生,老人教学者。”

37、要想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的魅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有了教师魅力的引领,学生的学习自然会“欲罢不能”,何患不“自主”?

3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9、(1)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40、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41、——《论语·述而》

42、《汉书•平帝记》:“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各以世氏、郡国置宗师以纠之,致教训焉。”

43、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

44、也称西宾,是对教师的一种尊称。

45、【助教】

46、后来,“先生”一词被引申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

47、此后除个别朝代外,国子监中都设经学助教,称国子助教、太学助教、四门助教、广文助教等。

48、【师傅】

49、《论语卫灵公篇》中。

50、(11)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51、——(清)龚自珍《乙亥杂诗》

5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53、【讲郎】

54、“师傅”一词原本是太师、太傅、少师、少傅等官职的合称,因为这些职位负责教,所以师傅也成为老师的代称。

5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6、(7)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57、【教谕】

58、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5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0、道德精神的培育,工作能力的锻炼,知识内蕴的充实,学术精神的涵泳,都必须依靠一种锲而不舍的自持力。

61、【夫子】

62、【师保】

63、——《论语·公冶长》

64、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65、《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66、(1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67、教师的别称:园林、桃李之师。

68、——《论语·子张》

69、【宗师】

7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1、汉明帝虽贵为皇帝,仍然给桓荣安排坐西面东的座席,表示对启蒙老师的尊敬,此后,“西席”或“西宾”就成了对教师的尊称。

72、原为宋代京师小学和武学中的学官名。

73、原为掌管宗室子弟训导的官员。

74、《板书有感》

75、【先生】

76、寥寥数语,孔子说出了跟看老师学习的重要性。这是孔子身有体会的感慨,也是实事求是的话。老师之所以为老师,是因为其悟道早,学识洲博的原因,所以跟着老师学习,不仅学的知识多,而且进步也快。

77、(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78、孔子眼中的“学”内涵是很丰富的。看来并不是单指“作文”,首要的其实是“做人”,有了“做人”的基础,“作文”情真意切自是不难。

79、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全部用来思考,但没有进步,比不上去学习进步快啊!

80、孔子发现,“愤”和“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必然要出现的两种心理状态。并指出,学生处于这两种状态的时刻就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最佳时机。

8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82、【西席】

83、——《论语·为政》

84、在这里,孔子已认识到学习的内驱力不仅与动机有关,还与意志和情感有关,并且按内驱力大小把学习的心理境界分成三个层次:想学、好学、乐学。其中“乐学”是最高层次,可以产生最大的内驱力。

85、(1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86、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87、《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以及《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其中的“先生”均是称呼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88、西晋咸宁二年立国子学,始设助教,协调国子祭酒、博士传授儒家经学。

89、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90、(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9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2、【学博】

93、——《论语·阳货》

94、赞美老师的名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95、《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

96、“先生”一词的最初含义是先出生的人,引申指长辈、知识丰富的人。

97、——《论语·学而》

98、清代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这人大是不同。不但无学博气,尤其无进士气。”

99、圣人无常师。——韩愈

100、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101、孔子说他曾经废寝忘食地去冥思苦想,以期得到什么彻悟或顿悟,结果一无所获。因此,孔子得出结论:与其空想,不如老老实实地去学习。

102、——《论语·卫灵公》

103、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美国]布鲁纳

104、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

105、府学教谕多为进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

106、(9)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107、古时候的人大多为了完善自己而学,今天的人求学大多是为了沽名钓誉。所以学习者要努力加强修省躬行的自觉性,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学问。

108、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109、《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

110、元代时,各路、州、府都曾建有书院,设山长。

111、明清沿袭元制,乾隆时期曾一度改称院长,清末仍叫山长。

112、(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3、汉明帝刘庄当太子时,曾拜桓荣为师,登皇位后,他对桓荣仍十分尊敬,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听桓荣讲经。汉代席地而坐,室内座次以靠西向东为尊。

114、原为唐代府郡的学官。

115、古代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所以也将老师尊称为师父。

116、废除科举之后,书院改称学校,山长的称呼废止。

117、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

11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119、——(唐)李商隐《无题》

120、污斟句酌细推敲,拈精撮要费咀嚼。

121、含有视老师为尊长之义,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

122、《吕氏春秋•劝学》:“事师之犹事父也。”

123、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24、在国子监任教的教师。

125、其来源为这样一个典故:

126、求学需先立志,即先解决动机问题,才能使学习有内在驱动力,不致半途而废。

127、——《论语·宪问》

128、原为古代辅弼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员,亦师亦保,统称“师保”。《易•系辞下》:

129、子曰:吾尝终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30、【师父】

131、如清代龚自珍《抱小》:“小学者,子弟之学。学之以侍父兄师保之侧,以待父兄师保之顾问者也。”

132、北宋孔平仲《谈苑》卷三:“石介,字守道,徂徕山人也。文章学术,天下宗师,皆呼为徂徕先生。”

133、【师长】

134、原为讲授经书的官员。

13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36、《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师傅这一称谓迄今仍在使用,但一般指工商曲艺戏剧等行业的老师。

137、海阔品鱼跃,天高任|鸟飞。

138、(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139、孔子的话至今也是我们为学的准则。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