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释义:父子之间要严肃,而不可以轻忽;骨肉之间要有爱,但不可以简慢。简慢了就慈孝都做不好,轻忽了怠慢就会产生。

2、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3、《巴菲特给儿子的信》

4、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5、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褊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

6、记当年,哧腐鼠,叹冥鸿。衣冠神武门外,惊倒几儿童。休说须弥芥子,看取鹍鹏斥鷃,小大若为同。君欲论齐物,须访一枝翁。

7、我们伟大领袖毛就是从小得益于慈母非常善良乐于助人,经过私塾学习,爱国精神巳在十六岁独自到长沙求学中就显明地表现出来。

8、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9、《卡内基家书》

10、从“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的观点出发,对子孙的求学、修养、为人、处世、生活、经济等,提出全面告诫。

11、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2、孟母不是单纯要孩子学好文化去出国留学,而是教育孩子爱国家、爱华夏,从小立志为天下行。

13、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5、《洛克菲勒家书》

16、不学礼,无以立。

17、孟母为了给儿子进良好学堂,不惜三次大换小,就是要学前房,其认识良好学习环境比当今人购、租学前房早了二千年。

1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9、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20、关于优秀的家风家训的古诗有很多,人们最熟悉的诗,莫过于陆游的《示儿》。

21、道丧历千载,复存颍阳真。上虞佳山水,晚岁耽隐沦。

22、名人家风家训故事一般都比较简短。

2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4、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5、《傅雷家书》

26、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27、赏析: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有人甚至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

28、《吉姆罗杰斯给女儿的信》

2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30、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明末清初朱伯庐《朱子家训》

31、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32、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3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5、家风鼻孔相摩触,不独观音大士知。——出自释正觉《偈颂二百零五首》

3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7、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38、放翁家训是家庭教育读物。南宋陆游(1125—1210)撰。原名《绪训》。长短24则。从陆氏唐代六人为辅相,宋代又与时俱兴、有公有卿的家世,论及教子齐家的重要。

3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0、《态度》吴军著

41、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42、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43、家风早占无双誉,乡荐曾居第一流。——出自杨亿《妹婿黄补下第归乡》

44、一种分香自月宫。人间清绝处,小山丛。谁将仙米掷虚空。丹砂碎,糁遍碧云中。

45、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46、岳飞学成就从军,为国家南征北战立下汗马之功。

47、放于利而行,多怨。

4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9、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50、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51、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52、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5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55、答,朱柏庐的《朱子家训》,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家训,流传甚广。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5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58、中国自古讲究礼仪,孔夫子所推崇的大周礼仪应该是古代社会较成熟的礼仪制度,所以古人自傲地说来自礼仪之邦。

59、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60、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61、到汉朝,举廉做文官巳成风气。武则天女皇开设武状元后,普通人家父母激发孩子

62、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63、《示儿》——宋代:陆游

64、渊默心传诸佛体,家风独许少林曾。——出自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65、中华民族善良,家训家风正气满堂,5千年里一脉传承。每当国家危难之时,会在各地涌现爱国志土,无不都来自家训家风的光荣传统。

66、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67、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68、这也是名人家风家训故事所要传达的思想。

69、中国家训中增添了"尽忠报国"的精神,丰富了国家、天下的概念。有条件读私塾的,就是从课堂上学习。没有条件读书的,善良的母亲是家教之源。

7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71、孟夫子不忘母亲教诲,孜孜以学,刻苦攻读,曰后果然继承孔夫子儒学精典,并加以发扬光大。孟子的张扬,为儒教立为历朝历代主要精神之柱,做出了非凡贡献。

72、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古代典故,是中国古代家训家风的学习榜样,是中华民族由生以来善良品性的来源。

73、《钱氏家训》

74、征君昔嘉遁,抗迹遗俗尘。了心悟有物,乘化游无垠。

75、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76、释义:修身养性做人做学问的道路,最难的就是养心,养心中最难的,就是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

77、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78、中国第一部家训是周公的《诫伯禽书》。周成王亲政后,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79、洄沿南溪夕,流浪东山春。石壁践丹景,金潭冒绿苹.

80、司马谈(约公元前165-公元前110年),西汉时史学家,汉武帝时任太史令,司马迁之父。

81、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8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8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85、家风平贴清如镜,水瘦山空一样秋。——出自释正觉《偈颂二百零五首》

8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87、内史既解绶,支公亦相亲。儒道匪远理,意胜聊自欣。

88、箕帚扫公堂上尘,家风孝友故相亲。——出自北宋·黄庭坚《赠送张叔和》

89、谬陪金门彦,矫迹侍紫宸。皇恩竟已矣,遗烈庶不泯。

90、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91、释义:对于一碗粥或一顿饭,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92、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93、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三位行者相互学习的场景,向人们展现了学习互助的重要性和师生关系的传承之道。

94、诸葛氏家训:

9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96、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97、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98、《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99、过,则匆惮改。

100、探炼备海峤,赏心寓情人。奈何灵仙骨,锹翮瑶池津。

101、《曾国藩家书》

10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03、译文: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到了中年,便要从事奉父母延伸到事奉君王,藉以为国家尽忠,为民众服务。到了老年,就要检查自己的身体和人格道德,没有缺欠,也没有遗憾,最终圆满于立身行道,这才是孝道的完成。通过扬名后世来显耀父母,这才是最大的孝道。

104、万事几时足,日月自西东。无穷宇宙,人是一粟太仓中。一葛一裘经岁,一钵一瓶终日,老子旧家风。更著一杯酒,梦觉大槐宫。

10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06、家风负荷须名宦,可惜千峰绿似蓝。——出自唐·崔橹《过南城县麻姑山》

107、不迁怒,不二过。

108、(“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09、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11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11、好是窦家风。年年秋色里,又香浓。风流全在主人翁。青青鬓,相映脸潮红。

112、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

113、寥寥虚白宇,夙创招提因。家风缅多尚,玄德谢无邻。

114、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赏析:《朱子家训》:内容简明赅备,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115、从小习武,长大报效国家。岳母刺字,在儿子岳飞背上刻下"尽忠报国"四个大字,

116、周公旦所著的家训

117、不把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118、诫伯禽书

119、如以“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为可耻;不与贵达亲厚,不求高官厚禄,不以官势欺人;不要迫于衣食而为市井小人之事,而以农耕为上策;戒奢侈、戒贪、戒诉讼、戒轻薄;不杀生,等。不乏格言警句。并叮嘱自己后事从简等。收入《丛书集成初编》。

120、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121、家风幸有儿孙继,足以无心伴白云。——出自邵雍《岁暮吟》

122、三国时期诸葛亮,官至丞相,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为忠武侯。虽然如此高官,但是诸葛亮依旧以“淡薄”、“宁静”来要求自己,要求家人。

123、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24、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字孔明,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中国人心目中智者的化身。

125、因为故事的目的是通过简单易懂的叙述方式,传递家风家训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而简洁的叙述方式更容易被听众所接受与记忆。

126、《颜氏家训》

127、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祖先留下的至真之理,是每个伟大母亲的谆谆教导,也是每个有志少年牢牢要记在心里的民族传统精神。

129、这是诸葛亮在晚年时写给他八岁儿子的一封家书。在这封家书中,诸葛亮要求儿子要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下功夫。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文末又谆谆教诲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诸葛亮为了蜀汉之国事日夜操劳,无暇顾及儿子的教育问题,于是写下这封书信告诫儿子。

130、儒家之道讲求生活有序,从小做人就要学廉、耻、礼、义,故孔子后代孔融会让哥哥吃大的梨。孔夫子之后大儒孟轲,就是母亲从小严格要求,为了孟轲有良好学习环境,孟母三迁,这是古代家训家风的典范。

131、朱氏家训:

132、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33、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清代曾国藩《曾国藩诫子书》

13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退。

135、这里的家风家训,是让自己的孩子孝顺老人,热爱祖国,如果有国家的好消息,不要忘记告诉自己的祖先。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