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国平天下,上下皆自宾。

2、明心见性情,即得贞固真。

3、二是知行合一,三是致良知。这构成了王阳明心学大厦的三个基柱,但最为核心的还是他的致良知的思想

4、一是心即理;

5、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6、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良知的力量。

7、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8、性非性非性,存心存心存。

9、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0、"知行合一,致良知"是阳明心学的经典语录。

1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2、王守仁心学的主要内容是:王阳明心学继承了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13、王阳明的心学体系包括三个方面。

14、性本善善善,修身齐家邻。

15、王阳明(1472年-1529年)是中国明代思想家、政治家,他的经典著作主要是《心学三字经》、《传习录》和《格物致知篇》。以下是《心学三字经》的原文:

16、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7、良知是人的本性,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挥出来。

18、阳明心学,通常又称作王学、心学,是由明代大儒王阳明发展的儒家理学。元代以及明初以来流行的理学强调格物以穷理,王阳明强调“心即是理”,即最高的道理不需外求,而从自己心里即可得到。

19、心是宇宙,宇宙便无边无际。心之所达,理随心至。心离开了理,便无法存在。理离开心,理便无所依托。

20、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21、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22、请注意,以上只是《心学三字经》的一小部分内容,如果您对其他经典原文有兴趣,可以具体指定。

23、阳明心学还强调了“以心为体,以心为用”的观念,认为只有通过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心,才能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和成长。

24、这是《心学三字经》的开头部分,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王阳明心学的核心理念:人的本性是善良的,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人都能达到心性与道义的统一,实现自身的完善与社会的和谐。

25、王阳明的主张为其学生们继承并发扬光大,其中又以泰州学派(又被称作左派王学)将其说法推向一个极端,认为由于理存在于心中,因此“人人可以成尧舜”,“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即使不是读书人的平民百姓、也可以成为圣人。

26、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7、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