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荀子对儒家学说的薪火相传贡献极大,许多儒家经典都是经荀子传下来的。

2、李斯散文现传四篇,计为《谏逐客书》《论督责书》《言赵高书》《狱中上书》。李斯作品除上述散文外,还有碑铭。秦始皇先后曾五次巡行天下郡县,其中自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至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四次巡行中,都命李斯刻石记功,计有《邹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碣邪台刻石》《之罘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会稽刻石》等七通。

3、从文学角度看,《荀子》说理散文值得注意的是:长于比喻。大量运用常见的事物做比喻,深入浅出地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寓言极少。如《劝学》(《劝学》乃《荀子》首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

4、韩非和李斯是他最得意的学生。

5、所谓“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期诸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据有关典籍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学派有这样十一大家:儒家,代表人物是孔丘、孟轲、荀卿;墨家,代表人物是墨翟、宋钳;法家,代表人物是商鞅、韩非;道家,代表人物是老聃、庄周;农家,代表人物是许行、陈相;名家,代表人物是公孙龙;杂家,代表人物是吕不韦;纵横家,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此外,还有阴阳家、家。诸子的代表作品有《论语》、《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

6、出生地:宋国蒙(今河南省民权)

7、文学作品

8、《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

9、荀子不是鬼谷子的徒弟,荀子是儒家学派的。

10、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11、别称:庄子、庄周、庄子休

12、《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作。《汉书艺·文志》著录《孙卿子》33篇,今存32,大部分为荀子自著。除《赋》5篇和《成相》篇及《佹诗》2章是文学作品外,其他各篇都是严密完整的论说文。

13、诸子散文大多是哲学著作,故又称为哲理散文,详细地论述他们,无疑是哲学家的任务,但诸子散文无论在文体、语言、结构各方面,又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文学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但是,诸子百家并非文学流派,各学派之间的区别主要是政治观点的不同,而不是文章风格、流派上的差异。甚至可以说,不周学派的文章,有时在体裁、风格上往往有一些相同之点;而同一学派中各人的文章,却又常常迥然有别。从文学发展的角度看,诸子散文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语录体阶段,代表作是《论语》、《墨子》。后者在语录体中开始夹杂有朴质的议论。对话体阶段,代表作是《孟子》、《庄子》。前者开始由语录体过渡到对话式的论辩;后者则开始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了。专题论文阶段,代表作是《荀子》、《韩非子》,这些文章篇幅普遍增长,风格也由简补到开拓。

14、《荀子》主要内容:《荀子》内容总结和发展了先秦哲学思想。其中,阐述自然观的,主要有〈天论篇〉;阐述认识论的,有〈解蔽篇〉;阐述逻辑思想的,有〈正名篇〉;阐述伦理思想的,有〈性恶篇〉、〈礼论篇〉等;〈非十二子〉是对先秦各学派一个批判性的总结;〈成相篇〉以民间文学形式宣传为君、治国之道。这些对于了解荀子思想内容来说是比较重要的。

15、韩非深爱自己的祖国,但他并不被韩王所重视,而秦王却为了得到韩非而出兵攻打韩国。韩非入秦后陈书秦王弱秦保韩之策,终不能为秦王所用。韩非因弹劾上卿姚贾,而招致姚贾报复,遂入狱。后李斯入狱毒之。韩非人虽死,但是其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韩非子》为秦国治国经要。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韩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

16、这些数字表明,荀子的文章已经独立流传了两个世纪左右。818年,杨倞校勘与注解《孙卿书》,改动了部分篇章和段落的次序,重新命名为《荀子》。

17、荀子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两度出任楚兰陵令。晚年蛰居兰陵县著书立说,收徒授业,终老于斯,被称为"后圣"。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主张"礼法并施";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反对鬼神迷信;提出性恶论,重视习俗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并强调学以致用;其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一书中。荀子还整理传承了《诗经》《尚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典籍,为传播保存儒家思想文化做出巨大贡献。

18、荀子总结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先秦时期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的思想在以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影响。

19、东周战国中期

20、中文名:庄子

21、韩非子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22、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23、《荀子》为散文集,主要为荀子所作,但书的组织肯定有改变之处。司马迁记载,荀子晚年对其大量的著作进行了整理,但这些著作并没有存世,现存著作全部来自于刘向整理。西汉末年,宫廷史官刘向整理皇室藏书,收集了322篇荀子的著作,并认定其中290篇为重复的。刘向编辑出32篇荀子的著作,并合称《孙卿书》。

24、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25、后人编著的《荀子》中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作品,最著名的是《劝学》,一下是荀子的作品。目录:  劝学第一  修身第二  不苟第三  荣辱第四  非相第五  非十二子第六  仲尼第七  儒效第八  王制第九  富国第十  王霸第十一  君道第十二  臣道第十三  致士第十四  议兵第十五  强国第十六  天论第十七  正论第十八  礼论第十九  乐论第二十  解蔽第二十一  正名第二十二  性恶第二十三  君子第二十四  成相第二十五  赋第二十六  大略第二十七  宥坐第二十八  子道第二十九  法行第三十  哀公第三十一  尧问第三十二

26、荀子名况(约前330~约前230),赵国人,又称荀卿或孙卿(汉代人为避汉宣帝刘询讳而把荀况改称为孙卿)。战国后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生卒年难考,主要活动于前298至前238年之间。曾长期游学于齐国,后曾归于赵、聘于秦,最后自齐适楚,依于楚相春申君(战国四公子: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被任为兰陵令。前238年,春申君被杀,荀子亦被废职,家居兰陵,著书而终。

27、李斯、韩非、毛亨、张苍、浮丘伯。

28、诸子散文繁盛于春秋战国时期,有其政治和历史的原因。自周平王东迁之后,奴隶制社会已经开始动摇,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的斗争相当激烈。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的代表人物,从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利益出发,对政治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掌权者公开实行自己的主张;无权者也奔走游说,发表政见;观点对立者相互争辩不休,同时各派政治势力的代表人物又竞相著书立说,系统地阐述各自的政治观点和立场。于是,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对此,《汉书·艺文志》即已作了明确闻述:“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诸子活跃的思想,单纯用诗歌的形式是难以表达的,于是论辩说理的哲理散文就大大发展起来。

29、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年轻时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李斯辞去小吏,到齐国求学,拜荀卿为师。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张,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即所谓的“帝王之术”。李斯学完之后,经过对各国情况的分析和比较,决定到秦国去。

30、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著有《韩非子》,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

31、《荀子》散文的文学特点:

32、《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3、《荀子》全书一共32篇,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几篇,如《议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学生整理而成的。

34、荀子著作有《荀子》。

35、荀子的著作有《荀子》

36、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37、李斯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践着法家思想的。他重新受到秦王政的重用后,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辅助秦王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秦朝建立以后,李斯升任丞相。他继续辅佐秦始皇,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建议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又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之后又在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这些措施,都是以法家的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为指导的。李斯在他生平的后期,虽然将法家的思想推向了极端化,但是他仅仅是一个提出者,而不是一个完全的执行者。此时的李斯,已经没有了“以法治国”的志向。他已经不再代表法家了。因此,李斯后期的思想是否应该归入法家的体系,是值得商榷的。因此,李斯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法家的最完全的执行者。

38、别名:荀况、荀卿、孙卿

39、鬼谷子,号玄微子,籍贯存争议,战国显赫人物,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鬼谷子精通百家学问,常年隐居云梦山鬼谷,在山中静修,深谙自然之规律,天道之奥妙,被后人称为“王禅老祖”。他的主要作品有《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等。

40、本名:荀子

41、先秦诸子的说理散文发展到《荀子》时,已臻于成熟,主要表现为: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语言丰富、说理透辟。与战国中期《孟子》散文的雄辩滔滔,《庄子》散文的虚构无端相比,《荀子》是体制成熟的论说文。

42、荀子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两度出任楚兰陵令。晚年蛰居兰陵县著书立说,收徒授业,终老于斯,被称为“后圣”。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主张“礼法并施”;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反对鬼神迷信;提出性恶论,重视习俗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并强调学以致用;其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一书中。荀子还整理传承了《诗经》、《尚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典籍,为传播保存儒家思想文化做出巨大贡献。

43、荀子是先秦著名思想家,他的学生有不少厉害的,比较著名的有李斯和韩非。李斯是政治家,秦始皇的丞相,《谏逐客书》就是他的名作;韩非是法家集大成者,著有影响很大的《韩非子》。

44、字:字子休

45、所处时代

46、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47、民族族群:华夏族

48、所处时代:战国时期赵国

49、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学。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韩非将自己的学说,追本溯源于道家黄老之术,他对老子《道德经》有相当大的研究,《韩非子》中,著有《解老》、《喻老》等篇,集中表述了韩非的哲学观点。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著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

50、荀子不是鬼谷子的弟子,他宣扬的是儒家学说。鬼谷子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尉缭子;纵横家:苏秦、苏代、张仪、毛遂;方士:徐福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