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于敏爱国名言【34句】
1、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隐姓埋名的人。于敏28载隐姓埋名,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他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崇高荣誉,盛名之下保持一颗初心,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了”。
2、年、1987年和1989年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4年获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85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3、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4、于敏隐姓埋名舍弃“小我”,甘当无名英雄;淡泊名利,潜心工作,真诚为国奉献学于敏,就是要像他那样不计较个人得失,艰苦奋斗,心怀振兴祖国的梦想与执着服从祖国需要,努力拼搏。
5、蓝可是在1992年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为于敏唯一的博士研究生,在蓝可的眼里:于敏院士的“脑子永远只有20多岁”,他“学识广博、锲而不舍、勇于创新”,并且“老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告诉我应该“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透过现象看本质。”等。
6、于敏是汉族
7、于敏是汉族人。
8、毕业院校北京大学物理系,最高学历研究生,职业科学家。
9、于敏长期主持核武器理论研究、,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突破关键技术,使我国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10、中文名于敏,性别男,出生日期1926年8月16日,去世日期2019年1月16日,民族汉族,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生地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
11、于敏民族:汉族
12、为国需要,放弃兴趣毅然前行。1961年,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核竞争,组织决定让正在研究原子弹的于敏转而投身到氢弹研究中。这让已经在原子弹理论研究上初露头角的于敏始料未及,但于敏没有犹豫,他说“搞氢弹不太符合我的兴趣,但是爱国主义压过兴趣,好!我转!国家需要我,我一定全力以赴。”
13、基本信息
14、在氢弹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的“国产”科学家,“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负。”他曾经直言,“这种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他用一生,完美地诠释了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坚定地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5、汉族,中国国防杰出的科学家
16、除了在学术方面外,给蓝可印象最深的是于敏的拳拳爱国心。蓝可说:“老师最大的特点是爱国,这一点从他的话里话外到处都能感受到。”
17、于敏这一生中,受到过他教益的同事和晚辈不可胜数,但是真正拜在他门下做研究生的,只有蓝可一人。
18、年,时年34岁的于敏,面对祖国召唤,投身到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他说:“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一个人的名字,早晚要消失,能把微薄力量融进祖国强盛之中,便足感欣慰。”
19、于敏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两弹一星”功勋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荣誉称号,被评为“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
20、他是我国杰出的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隐姓埋名20多年,在核物理、中子物理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为建设强大国防、奠定我国大国地位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
21、于敏常常会对他这唯一的女弟子谈他的“留学梦”,他说:“如果生在现在,重新上大学,我当然会留学。”因此,在蓝可即将博士毕业时,于敏并没有要求她留在自己身边做研究,而是希望蓝可“出国留学两年,开过眼界后就回国做贡献。”
22、年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2018年12月18日,中央、授予于敏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23、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于敏用一生践行着爱国二字,爱国也成为这个家永恒不变的主题,默默传承。直至2019年1月逝世。
24、于敏对蓝可讲这些话的时候,一定想起了和他一起并肩研制核武器的那些同仁,象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程开甲等人,哪一个不是抛弃了国外优裕的条件,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了自己的全部青春和毕生精力?如果到老了再回来,一个人一生中的黄金时光已过,至多也“只能起点肥料作用”,对效力祖国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25、于敏,男,汉族,1926年8月出生,天津宁河人,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26、蓝可一直记着于敏老师一如既往的强调献身祖国,以及对她的谆谆教诲:“"土专家’不足为法,科学需要开放交流和广阔视野。但留学后须回国再给国家做点事儿,不要到老了才回来。落叶归根只能起点肥料作用,应该开花结果的时候回来。”
27、像于敏一样默默无闻,为祖国奉献一生的人才应该是值得人们关注并赞扬的对象,然而他们不在乎流量,他们需要的仅是一张安静的书桌与一个设备齐全的实验室,他们的精力与汗水都挥洒在需要的地方。致敬民族脊梁——于敏。
28、年1月16日,于敏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同年9月17日,国家签署令,授予于敏“共和国勋章”。
29、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
30、于敏是汉族。
31、主要成就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
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高级科学顾问。
33、于敏(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34、于敏的两个物理界同仁,那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和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他们两人最能诠释于敏对蓝可的谆谆教诲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