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肯定句:陈述句里边没有否定词就是肯定句。

2、修辞要相同

3、例:哎呦!救命啊!(哎呦,表示痛楚)

4、同话题,连一连。

5、由叹词构成的感叹句。

6、主语和动词配合紧密,应该排在句子的最前面,即“主领宾”。

7、老师给大家总结一个口诀,“的”“地”去前,“得”去后,保留“着,了,过”

8、双重否定句就是有两个否定词的陈述句。

9、我们要吃早餐。变成双重否定句“我们不能不吃早餐”他们的意思是一样的。

10、老师,我觉得完整的句子更优美呢。缩句有什么好处呢?

11、你答对了吗?

12、例:那该有多好啊!

13、例5:我们在清澈的河水里游泳。

14、例如:“起立!”

15、【改】难道我们应该乱丢垃圾吗?

16、【改】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17、状语、补语和定语应该紧跟在主语和谓语的后面,即“状补定”。

18、将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这是一项综合训练能力,可以训练我们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其实这类题型并不难,很多题目都有十分明朗的线索或表明顺序的提示,只要我们找到其中的规律,就一定能化难为易。

19、(2)否定词必须保留。

20、这就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这个句子要表示的意思是:

21、有代词,往前串。

22、一般否定句也就是陈述句里边有一个否定词。

23、(1)着、了、过要保留。

24、我们不应该乱丢垃圾。

25、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26、内容上,要映现。

27、☞回答是简单的肯定或者是否定。

28、观察从整体到局部,试题往往给出了句式,或要求与某一画线语句句式相同。

29、感叹句:

30、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停在细细的电线上休息。

31、看到题目,首先要反复阅读,不要急于求成。只有在读懂的情况下才可以弄明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可以先考虑一下几个句子重点写了什么事,有哪些步骤等,只有这样仔细阅读才可以找到句子排列的顺序,找到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句子的排列顺序。

32、王二小很勇敢。

33、【改】他真是一个好人!

34、例:天哪!这一定是没了命了!(天哪,表示惊讶)

35、要求:改变后的句子一定要和原句的意思一样!

36、【缩句】我没有找到书包。

37、【改】美丽的草原真让人陶醉啊!(感叹句)

38、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39、(5)“在……里”“在……中”“在……下”“在……外等表示方位的都要完整删除”。

40、由名词构成的感叹句。

41、通读题,前后看。

42、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

43、例6:大家一起登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城。

44、第三、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45、【缩句】我买了花。

46、【改】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

47、前后呼应是指如果被仿句前边的句子与后面的句子在语意上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关系,那么仿句也要在语意上体现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呼应的关系。

48、例4:我买了一束花。

49、【缩句】喊起来。

50、【缩句】燕子休息。

51、根据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和语义情况把疑问句分为: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和正反问。

52、加上表示强烈情感的“多么、真、太”等,句末加上叹词“啊、呀”。然后记得要把句号改成感叹号!

53、除了上面的四种类型之外,还有一种是特殊疑问句,有反问和设问两种形式。

54、反问问中有答,明知故问

55、修辞要相同。是指仿句和被仿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要完全相同。仿写前要仔细审视,看被仿句用了哪种或那几种修辞方法。

56、(不得不、不能不、不会不、不是不、不敢不、无不、无非、没有不、不是没有)。

57、☞我们的回答不再是简单的“是”或“不是”,就这个句子来说,我们就要回答天蓝的原因。

58、站住!再不站住我就开枪啦!

59、口号或祝词式的感叹句。

60、例:“你觉得我好学吗?”“你快乐吗?”

61、对答案,笑开颜。

62、(3)得(形容词)后面的要去除。

63、(4)数量词要删除。

64、例3:屋子里热得像蒸笼。

65、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

66、今天的天气很好。(陈述句)

67、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完成了作业。

68、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

69、找顺序,时空间。

70、【缩句】我完成了作业。

71、表示命令的祈使句

72、*要注意三点

73、老三感叹句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他总喜欢以“啊、呀、吧、呢、啦、噢”等词作为句子末尾的感叹词,他觉得这样还不过瘾,一句话说完了,还在后面画一道竖杠,竖杠下面还要圈一个圆点,这就是感叹号。

74、疑问句:

75、排序题,并不难。

76、由多、多么等副词和句尾的语气词构成的感叹句。

77、美丽的草原让人陶醉。(陈述句)

78、(2)地(动词)前面的要去除。

79、☞1中的“高兴”“不高兴”并列出现。2句中的“香”“不香”也是并列出现。这就是正反问。

80、【答案】这是一次重要的会议,爸爸不能不参加。

81、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

82、例:"难道我会不知道?"----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

83、因为缩句可以让句子的整体结构更加明显,也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呦~

84、内容协调一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仿句和被仿句(或称例句)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

85、例这不是我的书。

86、【缩句】大家登上了长城。

87、第一、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88、【缩句】蝴蝶飞走了。

89、陈述句分为肯定陈述句和否定陈述句两种,简单来说就是肯定句和否定句。

90、否定句分为一般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两类。

91、例8:浓密的枝叶把阳光遮住了。

92、我们习惯把这种带有浓厚的感情的句子叫感叹句。它表示快乐、惊讶、悲哀、厌恶等浓厚的感情。

93、谁怎么样、谁干什么、谁是什么。

94、这些句子貌似感叹句,实际上却是带有“命令、吆喝、宣传”等感彩的句子,就是祈使句。它们通常体现在态度的坚决上,表现在声音的提高上。

95、例如:请勿在车厢内吸烟。

96、这是一次重要的会议,爸爸一定要参加。

97、(3)把与被必须保留。

98、例:天为什么这么蓝呢?

99、例这是我的书。

100、要求:陈述句改感叹句

101、例: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

102、二是仿句与被仿句的内容和精神实质要一致。(感情-色彩、正反对立关系、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性等方面。)一定要结合被仿句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03、仿写的要求分为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显性要求是指命题者在题干中明确提出的要求;隐性要求是指隐含在被仿写的句子中的要求。这里主要谈谈隐性要求:

104、一个完整的句子通常可以缩短为:

105、祈使句:

106、那条街很热闹。

107、语文句子排序的具体技巧

108、练习:把下面这个句陈述句变成双重否定句

109、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

110、【缩句】屋子里热。

111、(2)否定句:陈述句里有否定词就是否定句。

112、有了感叹句,作者的情感就会被宣泄开来。在抒发感情这方面,感叹句的作用举足轻重,无人可比。

113、由此我们得知:祈使句的作用是要求、请求或命令别人做或不做一件事。祈使句的句末一般用感叹号,但是有些祈使句的语气较弱,可以用句号结尾。祈使句可以用语气词“吧”作结,也可以不用语气词。

114、陈述句:

115、第二、不改变原句的结构。

116、句式要统一

117、字典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118、①昨天玩得高兴不高兴?

119、以这两个句子为例,同学们能不能总结出陈述句变成双重否定句的方法呢?

120、还不快走!

121、例1:美丽的蝴蝶飞走了。

122、对于包含两个或多个状语、补语或定语的复杂句子,小的应该排在前面,大的应该排在后面,即“小进中、大进后”。

123、表示请求的句式表示请求的句式通常是“请……”。例如:“请等我一会儿。”

124、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被仿句的结构要一致。这就要求孩子仿写前仔细观察。

125、他是一个好人。

126、【改】今天的天气真好啊!(感叹句)

127、例我们不能不吃早餐。

128、具体做法:

129、例:“春天在哪里?春天在花朵里……”

130、例:你喜欢这本书还是那本书?

131、变换句式——缩句:

132、我们要吃早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意思。

133、【缩句】我们游泳。

134、(1)的(名词)前面的要去除。

135、这样,句式的一致就成了所造语句是否符合要求的关键。有时要仿写的是一个短语,那就要首先考虑到短语结构一致,如例句是主谓结构,仿写语句也应如此。

136、陈述句变成双重否定句的方法

137、设问自己问自己答。

138、表示劝阻的句式,通常是“请勿……”

139、【缩句】枝叶把阳光遮住了。

140、排完了,先浏览。

141、②妈妈做得饭香不香?

142、不通顺,再换换。

143、例7:我没有找打那个蓝色的书包。

144、坚决打击犯罪活动!

145、例2:人们忍不住惊讶地喊起来。

146、句子排列顺序的技巧口诀可以记为“主领宾、状补定、小进中、大进后”:

147、表示禁止的句式表示禁止的句式有:“不准……”、“不要……”、“别……”等。例如:此处禁止吸烟!

148、☞在选择问句里会提出不止一种看法供对方选择,用“是、还是”来连接。

149、标志词,抓关键。

150、变换句式——扩句: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