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无为而不为名词解释?

庄子提出的思想。“无为”就是不做任何违反自然规律、有损道德规范、违反社会法则,有害众生的事。但这里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老子说过“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这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 老子还曾谈道,“为无为,则无不治,”意思是说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没有做不到、办不好的。 因此,老子所讲的“无为”并不是消极等待,毫无作为的,而是“为无为”、“为而不恃”、“为而不争”,即以“无为“的态度去“为“,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无为与有为,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老子最先提出“无为而无不为”的命题,以说明自然与人为的辩证关系。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认为道作为宇宙本体自然而然地生成天地万物,就其自然而然来说,称之“无为”;就其生成万物来说,又称之“无不为” 简言之,无为论,正确的理解应当是不违背事物的本性而为。“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清静而不动,一度而不摇,因循而任下,责成而不劳”(《主术训》),“上操其名,以责其实,臣守其职,以效其功”(《修务训》),实质上是“君逸臣劳”,以臣下众人的智慧来实现君主的“无为”,而所谓君主的“无为”在于不亲自处理庶务,并不代表放弃对官吏职责的考核。

请问道德经中,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是什么意思?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 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 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道德经思想主旨不是让人消极,而是用最合理的方法获得。用现代语言解释,人要成功,要获得利益,一句话解释以获得社会成功为基因谋求个人成功,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谋求个人利益。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含义?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为:道是无为的而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的。 关于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的介绍: 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清静无为,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 庄子是援用寓言的方式来描述道、真人等等概念,其中很多章节的目的是为了展现得道之人的崇高境界,从其本意来说是一点错都没有。 但是,这就为大家展现了一种价值观:无欲无为之人最逍遥。 那么在一般读者看来,无欲无为成了达到这种最高价值的手段。 那么,对大家而言就会向无欲无为靠拢,去刻意地“无为”。 而不为人注意的是,“刻意的无为”和“不要刻意的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状态,而后者才是 道家的真正精神。 就如同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只是为了展示给大家一种现象,就是无为会导致无不为。 但是,如果很多人带着有色眼镜去解读,当“无不为”成了我们的目标时,那么我们当然应该无为,但这种“应该无为”,则很明显是一种“刻意的无为”。

如何理解老子《道德经》上的无为而无所不为?

《道德经》里面所提到的,所谓"无为而治",就是通过无为,而达到天下大治。"无为"从字面上看,无为似乎是无所作为、消极无为的意思,其实这是望文生义,并非本意。"无为"就是"无违",就是在不违背客观规律和自然天性的情况下,达到天下大治。 "无为",其实就是无主观臆断的作为,无人为之为,就是一切遵循客观规律的行为。无为,可以说是顺应自然科学的作为,合理的作为,因而是积极的作为。也就是指:不要违反“天时、地性、人意”,不要凭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 老子所说的无为,决不是什么也不做。他主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这里的"必、作、治"都是有为的意思。因此,"无为"并非是无所作为,而是以"无为而有为"。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