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经典语录-摘抄122句
1、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2、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充足)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3、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4、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
6、诚其意者,勿自欺也,君子慎独(诚意)
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8、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2.凡人心险于山川
9、君子周而不比(勾结),小人比而不周。
10、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
11、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即“灾”)必逮夫身。
1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
1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5、《孟子》
16、《老子》
17、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18、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
19、《庄子》
20、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23、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24、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2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6、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2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使内心震动,坚韧本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28、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29、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3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2、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33、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34、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35、大德不逾闲(遮拦阻隔之物),小德出入可也。
36、《论语》
37、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老子
38、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9、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40、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4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
4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3、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44、7、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之民之父母
45、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46、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47、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4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9、财聚散,财散聚。
50、君子周急不继富。
5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
52、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老子
5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54、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55、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6、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7、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58、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59、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60、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
6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62、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6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
64、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5、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
66、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67、不迁怒,不贰过。
68、《中庸》
69、.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70、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7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72、5、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明,食而无味,此为修身在正心(正心、修身)
73、可与人言而不言,失人(错过人才);不可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75、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76、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77、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7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
80、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
8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
8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83、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8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8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6、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
87、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88、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
89、6、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善者,天下鲜也
90、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91、贫而无谄,富贵无骄。
9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
93、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94、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
95、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到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在教他了。中庸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困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远,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而已也,所在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君子之遇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年不能焉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清明,在止于至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明德为本,新民为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本始所先,末终所后。此结上文两节之意。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一切也。正心以上,皆所以修身也。齐家以下,则举此而措之耳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R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胖,步丹反。胖,安舒也。言富则能润屋矣,德则能润身矣,故心无愧怍,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德之润身者然也。盖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者如此,故又言此以结之。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心有不存,则无以检其身,是以君子必察乎此而敬以直之,然后此心常存而身无不修也。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右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此亦承上章以起下章。盖意诚则真无恶而实有善矣,所以能存是心以检其身。然或但知诚意,而不能密察此心之存否,则又无以直内而修身也。自此以下,并以旧文为正。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e矩之道也。
96、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9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所所欲,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98、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99、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100、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子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101、《大学》
10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0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
10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10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06、.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10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0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109、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110、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
11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2、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13、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14、1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11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1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
117、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18、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
119、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20、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
12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22、1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