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长篇章回体白话文作品,为中国古代的类文学作品开创了创作先河。

2、再多说几句,《三国演义》不说了,施耐庵与罗贯中本就是师徒关系。《西游记》里也有多个故事情节,有借鉴《水浒传》情节的内容。

3、北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官逼民反。其中一支是由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他们盘踞在水泊梁山,有一百单八将,三败前来镇压的官兵,一时威震朝廷,宋江也想朝廷前来招安,大宋朝廷看见“剿杀”不行,就只好“招抚”他们。

4、《水浒传》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塑造了一位位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鲁提辖的锄强扶弱,林冲的侠肝义胆,武松的豪放不羁……这一个个好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书还全面地展现了这群不堪暴政的英雄好汉从揭竿而招安有最终失败的悲剧过程

5、《水浒传》主要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

6、施耐庵简介

7、《水浒传》堪称是中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

8、《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生卒1296年—1372年,名耳,字伯阳,又名子安,又字肇瑞,谱名彦端,斋号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元末明初家。

9、《水浒》是一部在人民群众上百年集体创作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创作出来的伟大作品。

10、全书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11、水浒传作者简介。施耐庵,元末明初家

12、还有《聊斋志异》里,也有很多类似《水浒传》的情节,例如《成仙》故事里,周生杀妻,就与《水浒传》中石秀杀嫂的剧情很相似。

13、在《水浒传》之后出现的,明清时期的所有作品中,都或多或少的保留了一些《水浒传》的痕迹。

14、南宋时,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当时的画家、文学家龚开的《宋江36人赞并序》称: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画家也执笔为他们形绘影。

15、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

16、水浒传的主要内容是描写一百单八将是怎样逼上梁山的,有时会写一些攻打那里那里,但还是要通过攻打那里,又有一批被逼上梁山的,因此说水浒中最突出的一个字就是逼字,不论是官逼,还是好汉们逼,最近要逼出一百单八将来,最后再由官逼梁山好汉消亡。

17、《水浒传》背景介绍

18、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水浒传是元末年间,施耐庵参加了张士诚的起义,但是稍微取得成就之后的张士诚却开始了骄奢淫逸。

19、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义士,当他被逼上梁山之后,壮大了起义军的声威,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由于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义事业登上巅峰之时选择了妥协、招安,最终葬送了起义事业。通过宋江起义的失败客观上总结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

20、《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

21、施耐庵(1296—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大丰),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22、施耐庵把有关水浒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在创作《水浒》过程中,忠实地接受了人民的观点,这是《水浒》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23、《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白话。

24、此后梁山英雄为大宋南征北战,抗击辽国的侵略,平定田庆,王虎的起义,南征浙江方腊的起义。一百单八将也去之大半,剩下的梁山好汉回朝受封后不久就被奸臣一一害死

25、《水浒》最早的蓝本是宋人的《宣和遗事》,它着力描写了杨志卖刀、晁盖等结伙劫生辰纲和宋江杀阎婆惜等事,对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作了描写。宋元之际,还有不少取材于水浒故事的话本。在元杂剧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发展到108人。

26、曹雪芹在写《红楼梦》的时候,亲口承认过,《红楼梦》受《金瓶梅》的影响比较大,而《金瓶梅》与《水浒传》根本就是姊妹篇的关系。

27、《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

28、施耐庵(约1296年-约1370年),原名施耳,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江苏兴化人(今属盐城大丰白驹镇),祖籍苏州。元末明初文学家,《水浒传》的作者。

29、这部最闪光的思想在于:它将封建统治者视为“盗贼草寇”的起义农民给予充分肯定,并深刻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即上至皇帝和高这样的大臣,下至大小官吏的横行霸道、昏庸无能,致使民不聊生,尖锐的阶级矛盾逐渐加深。它以深刻的思想,广泛的内容,杰出的艺术谱写出了一曲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

30、《水浒传》的作者以很高的文化修养,驾驭流利纯熟的白话,来刻画人物的性格,描述各种场景,显得极其生动活泼。特别是写人物对话时,更是闻其声如见其人,其效果是文言所不可能达到的。有了《水浒传》,白话文体在创作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完全的确立,这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极为深远。

31、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32、这让施耐庵看到了起义领导者的局限性,所以施耐庵带领罗贯中离开了张士诚,隐居在楚州(现在的淮安)。

33、施耐庵根据淮安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山东水泊梁山,创作了水浒传。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