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布袋和尚

2、身是菩提树,

3、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5、莫使惹尘埃。

6、心如明镜台。

7、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8、那清晰的水声,夹杂在圆润的古筝中缓缓的流淌着,流过我的喜怒,流过我的悲欢。流过昏黄的灯光,流过黯然的夜色,缠绵出一地的忧伤……

9、尘世百态烟花,转眼洗净铅华。

10、喜看芙蓉参异灭,闲观星月恋佛家。

11、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12、——神秀

13、雨停夕照满天霞,雾绕幽峦听暮鸦。

14、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哈哈笑几回,

15、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

16、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17、——柴陵郁

18、功德圆满[gōngdéyuánmǎn]:功德:佛教用语,指诵经、布施等。多指诵经等佛事结束。比喻举办事情圆满结束。出处:隋·隋炀帝《入朝遣使参书》:“奉五月二日诲,用慰驰结,仰承衡岳,功德圆满,便致荆巫。”

19、因为禅意所追求的是安静、自然、淡泊的心态,想要达到这样的状态就要用恬淡自然来形容,它包含了平和、宁静、淡定等意思。

20、来是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21、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22、一、《辞世颂》宋.释道济禅师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23、“手把青秧插满田”:描写农夫插秧的时候,一根接着一根往下插。“低头便见水中天”:低下头来看到倒映在水田里的天空。“心地清净方为道”:当我们身心不再被外界的物欲染著的时候,才能与道相契。“退步原来是向前”:农夫插秧,是边插边后退的,正因为他能够退后,所以才能把稻秧全部插好,所以他插秧时的“退步”,正是工作的向前展进。

24、此中三昧[cǐzhōngsānmèi]:三昧:佛教用语,梵文音译词,意思是“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门修养之法。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出处:唐·李肇《国史补·中》:“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

25、“来时无迹去无踪”,人的生与死都毫无痕迹可寻,不知道我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向哪里去。

26、不问繁华是看淡功名利禄,将自己对时间的欲望藏起。素心伴如来意思是将自己的内心归于平淡淳朴,似一朵白莲清高淡雅,光风霁月,心归佛门。

27、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28、总有一滴泪,悬在那素手弹拨的古筝里,静听禅音,悟出的竟是那么多沉浮的心事。寂寞也罢、痛苦也罢,都会随着时间跌落在岁月的岸边。

29、是什么让心灵的锁绣迹斑斑?是什么让如此空灵的禅花,只能开在这暗夜的尽头?

30、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31、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

32、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33、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34、这首诗主要抒发对世事无常、繁华易逝的感慨,首联用比兴的手法,春日杨柳一片生机,转眼秋风里菊花黄遍,“才”“又”形容时间之短暂,仿佛一眨眼春光即逝去了,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尾联用比喻直接发表议论,富贵荣华,都象梦幻和飞霜一样容易失去,美好的事物终究不能停留,人生就是充满了这样的无奈。诗句通俗浅显,格律却很严整,鲜明的对照更增添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使人产生共鸣,为之动容。

35、《梁书·卷三三·王筠传》:「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

36、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37、极乐世界[jílèshìjiè]:佛教指阿弥陀佛居住的地方。后泛指幸福安乐的地方。出处:《阿弥陀经》:“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38、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慢下来、细心感受、放松身心等方式来体验恬淡自然的禅意生活。

39、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40、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41、皓月添禅意的意思是,皓月即皎洁明亮的月亮,一尘不染,清静幽深,顿使人的心境如被洗礼一般,增添了清虚寂定的禅意(禅意即禅心佛家用语)。

42、来时洁净无瑕,去时无牵无挂。

43、《史记·卷三六·陈杞世家》唐.司马贞.索隐述赞:「句践勃兴,田和吞噬。蝉联血食,岂其苗裔?」

44、都说水可以洗涤世上很多的污垢,那么当音乐变得象水一样从你心中流过的时候,你的心是否也得到了一种洗涤?

45、恬淡自然。

46、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47、这种形式要求诗人在构思和写作时更加注重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和联系,同时也要求诗歌的语言和意境更加流畅和连贯。禅联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视为一种高难度的诗歌形式,对于诗人的写作功力和想象力都有一定的考验。

48、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

49、我好象看见一个白衣素裙的女子在星光下临水而坐,在缱绻的水云岸边,把婉约的心事一点点的弹拨成流畅的音符。细细品味,那绝尘的音乐竟湿了我的心,湿了我的眼,湿了我秋雨飘落的季节。

50、“去与来时事一同”,在死生之间,只有一件事是相同的。是什么呢?就是迷惑。人从生到死,都无法摆脱迷惑。“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如果不能看破生命中充满了迷惑,那么人就只能陷入迷中一再沉沦,到最后一无所得。

51、二、《颂古五十五首其一》宋.无门慧开禅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52、云总是在朗朗的天空里自由的飘移着,水总是在空旷的山谷里随意的行走着,音乐也总是在这静静的夜里氤氲的流淌着。

53、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54、顶礼膜拜[dǐnglǐmóbài]: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出处: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十四回:“又添一个青年女子,顶礼膜拜,行状举止,仿佛慧娘。”

55、每个人都走在自己的路上,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方向,而我的心却象漂浮的蒲公英,总是在季节的风景里流浪。

56、云水禅心则有了一种高深的哲理与禅意,应该是说世间百事如镜花水月,庄周梦蝶,拿的起放的下,看的开。

57、月映禅心水拂琴,山空云静花无影。

58、——善慧

59、——慧开

60、所有的思绪都因了这禅境的曲子变得简单而无尘,所有的日子也都因了这空灵的音乐变得洁净而清晰。

61、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62、这首诗有着高山流水的味道,天生有些人一看就能明白。禅宗讲究顿悟,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也给未开悟者呈现了以手指月的姿势。闲事,也即烦心之事。关键在于是否能在任何环境中都找到通往风花雪月的境界之路。春夏秋冬除了风花雪月之外当然还有别的,就看眼光自然而然地望向何处了。春天有百花,夏天有凉风,秋天有明月,冬天有白雪,风、花、雪、月这些在不同时刻都能象征着令人心境豁达之意的事物,便是开悟的人能够保持淡定从容的绵绵无绝之力。

63、绵延不断;连续相承。亦作“蝉连”2、语言啰嗦,文词繁琐。

64、藏诗十首,一花一世界,好好一叶一菩提。

65、我仿佛站在远离人间烟火的一方净土上,我掏出了自己的心,放在音乐中洗涤。那么多的压抑和无奈,还有委屈和伤感,都在禅心慧水里融化。

66、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67、时时勤拂拭,

68、“空手把锄头”一句,乍看似乎不通,既然是空手,怎么又说是把锄头呢?既然是步行,怎么又是骑水牛呢?人从桥上走过,分明是看到桥下的水在流,怎么说是桥流水不流呢?其实,这是禅师们从较高的境界来看待世界,希望我们从差别中来认识平等,从动乱中来认识寂静。只要我们心中澄明宁静,喧嚣之地也有静寂深林。

69、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70、天淡养浩心的意思是,天空无云,高远空阔,令人心旷神怡,豪情满怀,万物与我为一,虽千万人我亦往矣,顿生浩然之气。

71、流年似水,似水流年,千年之后,还有谁也会象我一样独坐在夜里,静听这如水的禅音?

72、——憨山德清

73、万事无如退步人,孤云野鹤自由身,

74、陆龟蒙《引泉诗》:“是时春三月,绕郭花蝉联。”

75、有禅意的四个字古语:禅世雕龙、鬓丝禅榻、禅絮沾泥、佛性禅心、八万四千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形容极多。

76、《晋书·王蕴传》:“与阿大语,蝉连(联)不得归。”阿大,指王悦小字。

77、六根清静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前进。

78、这首诗告诉我们:从近处可以看到远处,退步也可以当作进步。常人有一种倾向:看高不看低,求远不求近。譬如:某人学问比我渊博,就尊重他;某人钱财比我富足,就巴结他。如果此人条件比我差,就不予理会。殊不知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道理。禅师们观看这个世界与常人就有显著的不同,譬如诗中说:“低头便见水中天”,就是要我们虚怀若谷低下头来,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79、红尘之外,总是陌路。我无力穿透那扇封陈已久的木门,就好象我无力挽住时间刻在我脸上的皱纹。

80、——慧能

81、三、《醒世咏》明.憨山德清禅师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82、唐杨炯《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齐九龙而阔步,一门钟豹变之荣;袭五公而长驱,四代赫蝉联之祉。”

83、是不是所有的悲欢,皆缘于生命的厚重。素笺之上,是用心碎写下的苍凉。有多少不敢触及的故事,在徘徊中随着这水声而走远。

84、禅香缕缕随云起,梵磬声声伴日斜。

85、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86、禅联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学形式,指的是一首诗的每一句都以前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作为下一句的开头字,从而形成一种联结的方式。

87、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88、蝉联,拼音为chánlián,汉语词语,指连续相承、连续不断,也有喻语言啰嗦,文词繁琐的意思。出自《史记·卷三六·陈杞世家》。

89、——无尽藏尼

90、松花十里时来往:笑揖峰头月一轮。

91、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92、我不知道是因为有了禅,才有了这秋凉的夜,还是因为有了郁郁的心事,才有了听禅的情结?

93、——佛曰

94、这首诗偈是唐朝无尽藏比丘尼的大作,主题是说:世人都在心外求法,用眼睛追求声色美,耳朵喜听各类音声,鼻子闻香嗅辣,舌头喜尝甘甜滋味,身体喜爱柔软触觉,心里喜欢各种分别。一颗心,每天都在追逐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迷魂失魄。而禅师们却只要一闭眼睛,不看、不听、不说,当下整个宇宙就都在他心中了。

95、遁入空门[dùnrùkōngmén]: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出处:姚雪垠《李志成》第二十八章:“天下重见升平,他自己决不留恋宝贵,功成身退,遁入空门做一个与世无争的人。”

96、——鸟窠

97、超度众生[chāodùzhòngshēng]:佛教用语。用念经来使死人脱离苦海。也泛指做善事。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七回:“昨晚道场圆满,正要回来,女众们都劝我道:‘千难万难出来一次,夜间钟法上放焰口超度众生,极有功德,怎的不看看去?’因此在寺里念了这一夜佛。却有甚事谈论?”

98、不惹浮华与尘埃则是不要处心积虑,不择手段的达到自己的目的,满足自己的欲望。总而言之是告诉我们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内心始终要保持平和,不强求,不勉强,有一种坐看庭前花开花落,看天上云卷云舒的淡然。

99、与世无争无挂碍,青灯黄卷一袈裟。

100、花开堪折须折,莫待空枝折杈。

101、辩才无碍[biàncáiwúài]:碍:滞碍。本是佛教用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出处:《华严经》“若能知法永不灭,则得辩才无障碍;若能辩才无障碍,则能开演无边法。”

102、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

103、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

104、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央。

105、超尘拔俗[chāochénbású]:尘、俗:指尘世、人间;拔: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刘孝标注引谢承《后汉书》:“徐穉,字儒子,豫章南昌人,清妙高跱,超世绝俗。”

106、八万四千[bāwànsìqiān]: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形容极多。出处:《法华经·宝塔品》:“若持八万四千法藏,十二部经,为人演说。”

107、我们本来与佛一样,具有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自性的表现)。但由于迷而未悟,不但不得受用,反承此心性之力,起惑造业,由业堕苦。展转沉迷,轮回六道。尽未来际,了无出期。一旦破除执著妄想,则自性现前,了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108、返照回光[fǎnzhàohuíguāng]:佛教语。指用佛性对照检查,自我反省。出处:元·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等柳翠来时,击响云板,唱两句道《雨霖铃》:‘今宵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那其间返照回光,同登大道。”

109、失却往日韶光,只剩瘦身枯胛。

110、禅联:指有佛门禅意的对联另:蝉联意思:连续不断获得例子:蝉联国际象棋冠军称号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